05 March, 2009

快樂的童話~葛琳卡

童話故事中的王子與公主,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,是每一個人所嚮往和憧惊的。迪士尼樂園是將這個人的鏗享往和渴求,轉化成為夢幻繽紛的幻彩世界中,給予人片刻的歡樂,一個短暫沉迷的盼望!

生命中的快樂何處去尋?有人從工作、成就、名譽、地位、金錢、物質、成功中去買回來,卻只能找到片刻的快樂、興奮和舒適的生活,真正持久的快樂卻不見影。從心理學的角度去理解,人的需要得到滿足,會有愉快的感受,MASLOW的理論指出人的五個層次的需要:生理、安全、歸屬感與愛、尊重、和自我實現。因此,擁有財富和成就,可以提供首兩層次生理和安全的需要,但是如果缺乏愛、尊重和自我實現,又難以滿足!

有很多人以為快樂是靠擁有屬於自己的家:一個愛自己的伴侶和天真可愛的兒女,但是也有些人仍然未能幸福快樂,因為自己不斷去批判自己,不能真正接納自己,也難於接納身邊的人,以致阻礙親密關係的發展,雖然有愛的條件,未能真正進入親密相愛的關係中!雖然擁有愛自己的人,卻不能感受或吸收愛,仍然活在痛苦中!

真正的快樂並不能夠靠擁有外在的條件,因為有一天,當你不再能夠擁有健康、財富、成就、婚姻、和兒女,就不再能夠快樂!每個人在人生階段中,都要去正視這個問題!當我們失去或恐懼失去了這些外在的元素,如何能夠仍然快樂?

心理學的理論指出人的快樂,不能只靠別人或外在因素而快樂,而是自己能夠擁有快樂的條件:

(一)能夠接納自己的限制和外在遭遇的不幸,而不去強求所不能或未能得到的外在條件;

(二)內心的安全感,以致能夠面對人生的得與失,而不致於經常處於惶恐會失去所擁有的人或東西,也不會因失去而鬱鬱不歡,失去人生的意義和動力;

(三)曾被愛以致能夠懂得愛自己及表達對別人的愛;

(四)健康的自我形象,以致有對自己尊重和接納,可以誠實面對自己,及不會曲解別人的動機和意思或對外在不幸遭遇負面的解釋;

(五)勇於面對自己的恐懼和自限,努力突破,找到自己的抱負,實踐自己的理想。

能夠擁有快樂的條件,是一生學習的功課,並非容易,並且如果有些條件在成長期,父母未能提供適當的幫助,成人後再去學習,更加困難!難道這世界只有短暫的快樂?

真正能夠發自內在永恆的快樂,聖經中稱之為「喜樂」,喜樂之源是來自於神,給予人平安喜樂的心:「我留下平安給你們,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。我所賜的,不像世人所賜的,你們心裏不要憂愁,也不要膽怯。」(約14:27)「這些事我已經對你們說了,是要叫我的喜樂存在你們的心裡,並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。」(約15:11)

(一)耶穌所應許的平安喜樂,是不受外在環境變遷而失去的,保羅已經學會了這個祕訣:「我知道怎樣處卑賤,也知道作樣處豐富、或飽足或飢餓、或有餘、或缺乏,隨時隨在!我靠那加給我力量的,凡事都能作。」(腓4:11-13)神賜與我們作為祂兒女的權柄和能力,以致我們可以靠著祂,面對世上一切苦難和不幸,超越我們的限制和軟弱!

(二)除了給予能力去面對一切的困難外,神也會醫治我們過去的傷痛,祂的無條件的愛彌補我們內心的恐懼,以致我們可以肯定自己的價值,建立內心的安全感,不需要倚靠擁有的人或東西去肯定自己,也不再惶恐失去所擁有的。

(三)人可能從神的愛中去經歷完全被愛和接納的經歷,以致可以學習愛自己及別人,甚致因著祂的愛去寬恕曾經傷害自己的人和去愛一些不可愛的人!

(四)我們是藉著神的形象而造(創1:26)並且有尊貴的身份,「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點,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,並將你手所造的都派他管理。」(來2:7)所以,神的肯定和接納再一次扭正因過去創傷而成的錯誤的自我觀念,真理可以使人得自由(約8:32),不再被過去再綑綁。

(五)當我們神的愛中,可以找到真正的自己,不再恐懼(約一4:18),可以學習按著神給我們的恩賜和召命,可以將我們的潛質和理想靠著祂的能力,完全活出來!

總結而言,聖經形容這種的喜樂是源自於我們的內在,透過神的愛和能力,幫助我們可以坦然面對生命中的一切的遭遇,而仍能保持平安喜樂的心!這種真實不變的喜樂相信是我們每一個人生命所憧憬和追求的。

No comments: